电话:13708730608
邮箱:905905199@qq.com
地址: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春城路219号东航投资大厦606室
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,当下,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全体干部员工,正以极饱满的热情支持云南脱贫攻坚。目前,该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的审批总量和贷款总量均居农发行系统第一,全省范围内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投放量第一,大家都说,这些政策性金融扶贫取得的突破,离不开行长冉华。
先行先试 加快扶贫开发信贷支持力度
2015年9月,农发行普洱市分行率先获得全省首笔易地扶贫搬迁贷款22548万元,打响了全省农发行易地扶贫攻坚战的“第一枪”,这笔贷款用于西盟、孟连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;同年12月,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昌宁县举行,由农发行创新的这套资金“借、用、管、还”一体化的“保山昌宁模式”,成了典型,经验向全省推广……
“工作40多年,从一个高原到另一个高原,但是老百姓(603883,股吧)脱贫的愿望都没有变。”冉华任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行长后,走遍了全省,感到了脱贫的任务艰巨,必须大胆创新才能闯出一条农业政策性金融扶贫新路子。通过抓住总行推出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业务的机遇,她认为要以重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为突破口,加快扶贫开发信贷支持力度,实现区域扶贫攻坚、百姓安居乐业。
“每星期不少于一次贷审会,速报速批,尽快落实到项目中。”全行上下总动员。主动了解政府需求,设计融资方案,推进项目实施,成功搭建与各级地方党政合作平台,开创性地建立易地扶贫搬迁信息专报制度,按月向省委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。通过一系列的办贷创新和工作方式,保证了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的快速推进,构建了资金安全监管模式,畅通了资金划拨支付渠道。
去年8月,全行有效推动全省113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地,审批贷款金额近800亿元,实现贷款投放近300亿元,已批贷款额度和贷款投放均居全国第一。随着项目的有效推进,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的新村、新景、新貌正在各个安置点“次第开花”,部分地区涉及的“直过民族”住房条件也将得到根本改善。
创新引领 形成政策性金融扶贫新局面
昭通镇雄县岩洞脚村以前不通公路,群众卖头猪还要请村民帮忙,才能背到集镇上去卖。在农发行支持下,村连村、组连组的村组路打通后,小型车直接开到集镇,村里也建起了合作社和养猪场。生活的改变,让岩洞脚村群众自己编出了歌谣“长藤结瓜瓜连瓜,乡村油路到我家”,发自内心地喊出了“共产党好,脱贫政策好”。
在冉华看来,没有产业的“钱袋子”,易地搬迁就是“空壳子”。她认为,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与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有机结合,重点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,采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贷款、农业科技贷款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、非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、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贷款,瞄准贫困人口,产业项目精准到户到人,给贫困户“添一碗温饱饭”、“送一渠亲民水”、“修一条致富路”。在产业扶贫上,积极探索“政府+银行+龙头企业+村民理事会+贫困农户”五位一体的贷款管理模式。坚持“挪穷窝”与“换穷业”并举、安居与乐业并重、搬迁与脱贫同步,努力做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,立足当地实际,积极支持蔗糖、生物药、畜产品、木本油料、花卉、蔬菜、茶叶、薯类、水果、橡胶、木材加工及纸浆、咖啡、蚕桑等12类特色优势生物产业的优质企业,通过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,带动贫困人口勤劳致富奔小康。目前该行在贫困县的粮油贷款余额达22.2亿元,收储粮食14.8亿斤,413万贫困人口受益,支持800万蔗农、80万花农、60万菜农、咖啡农户和胶农走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。此外,通过发放水利建设贷款近120亿元,支持贫困地区解决了11万人的饮水难,改善了6万平方公里水面污染问题,增加灌溉面积351万亩,蓄水16亿立方米,除险加固病险水库水闸819座。
在一些贫困地区,改一条溜索、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攻坚致富的大门。为此,冉华倡议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交通网络建设,做到项目优先安排、资金优先保障、工作优先对接、措施优先落实。今年审批2016—2018年全省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,贷款150亿元,已发放65.57亿元,惠及2805个建制村,架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桥梁。
今年,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正积极争取总行与我省共同推进“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”建设,积极探索推进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区扶贫开发信贷模式,研究创新乌蒙山和滇桂黔石漠化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、88个贫困县以及扶贫联系县扶贫、镇彝威革命老区和左右江革命老区云南片区扶贫、红河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、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全省9个“直过民族”、8个人口较少民族、边境落后地区和怒江州脱贫攻坚金融新办法、新模式,借助总行扶贫试验区优惠政策,提供针对性的信贷产品,为真扶贫、扶真贫闯出行之有效的新路径,努力形成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扶贫新局面。
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抒燕